Quantcast
Channel: 嫁給 RD 的 UI Designer
Viewing all 44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如何挑選研討會或課程講座

$
0
0

不知道為什麼這問題我也很常被問,通常我都會回問一句「你想從這個研討會/講座/課程裡得到什麼?」這才是決定要不要去參加最重要的一點吧?

先搞清楚自己為什麼想去報名,想從中獲得什麼。我不說「學習到什麼」的原因是,有時候跑活動的目標是認識某某大神並非聽演講。如果你的目標是想學習,需付費的情況下對於內容就要好好篩選。列舉幾個我會在意的點給大家參考:

講者

講者比主題重要,一位知名有實力的 JS 大神就算上台講「我是怎麼學素描」,也會比不知打哪來的創辦人講述他「創業成功」來得有系統性、值得學習。

通常大神懶得跟你打高空砲,現場聽到「大家要做環保喔!」覺得好厲害好感動好有啟發,結果回家傻眼,啊是要怎麼做?大神會很直接跟你說可以怎麼做、可能遇到什麼問題可以怎麼解決。就算結束後回家似懂非懂,好歹也知道個大概方向可以著手。

講者是第一優先考量。

即使是選課程也是挑老師,有經驗的老師可以從他身上學習的事物太多了,看到好講者就先搶吧。有時候不知道講者是誰也沒關係,看公司(不是看頭銜),能進 Google、Frog 的設計師不會草包到哪裡去。

主題

第二個才會考慮這主題是不是我想聽的、有興趣的。即使主題沒興趣、遇到大神還是會跑去報名,瞻仰下。每次都會在出乎意料的地方發現自己很多不足之處。

有時候講者會事先放出演講內容和目標對象,如果寫明「初學者」,就可以料到會講得很淺、可能不是自己想聽的。萬一又是免費入場、辦在某校園裡、文宣風格一整個潮的話,坐在身邊跟你一起聽講的很有可能是群搞不清楚狀況的中二大學生,要有他們骨骼還在發育椅子坐不住扭來扭去、台上講者簡報根本沒在聽最後又提出來問佔用 QA 時間之類鳥事的心理準備。

主辦單位

這活動是誰主辦的絕對有差,舉個例子:2009 年的 Distant Worlds Music From Final Fantasy in TAIPEI OF TAIWAN ,主辦單位把活動搞到讓世界級的指揮 Arnie Roth 在正式演出時在台上對工作人員說「請音控師把鋼琴音量調低2db!」。這種主辦單位我想很多人不會給下次機會了。(老公人在現場、記憶深刻、罵翻了...)

線上課程或補習班之類絕對要看主辦單位,看評價有時候不準是洗來的或自己人去評。其實都可以問問資深 RD 他們的看法,很多行內人才會知道的小道消息。

(延伸思考:你覺得一位高手會去兼時薪多少錢的差?補習班會開多少錢請人來講課?)

結論

錢不好賺、時間也越來越難擠,在報名任何一項研討會/講座/課程前,請先把上述幾點都考量一遍。問問自己:

  1. 我參加這場演講裡裡的目的是什麼?
  2. 這場演講能帶給我什麼?
  3. 我想從中獲得什麼?
  4. 參加的收穫是否和相等或大於我付出的成本?

以上 4 點都確定都有答案後,就能決定自己是不是要報名參加了。不過有 80% 以上的機會把這 4 點想通後,默默把網頁關掉了。


避免捅到自己的工作流程

$
0
0

再強調一次,為什麼他接的案子比我多?:設計業界潛規則,讓你接案上班都無往不利這本書的書名雖然很鳥,卻是每位設計師都該看過的必備好書。裡面提到許多工作方法,其中包含工作流程、工作清單等非常實用的職場技巧。基於老是一稿 20 改的前提下,不把工作流程、工作清單列清楚根本是自挖的屎坑。

接案公司的 SOP 在書裡都有寫了,所以我寫的是在大一點的公司裡明哲保身工作流程。想當然...會被 PM 或企劃揍...

收到任務

  • 收到任務當天就要先大概看過,一天排 2 個時間點專門瀏覽任務內容。
  • 缺件、該推掉的馬上擋回去。
  • 需要其他部門協助的部份找主管溝通協調。
  • 該是自己處理的任務先估時程,再排處理時間,然後照進度繼續原本手上的工作。
  • 卡在身上的任務越少越好。

別指望每個人都知道 UI/UX 的工作範圍,不是自己職責內的工作立刻推掉,千萬別等到最後一刻再反應,時間就是大魔王,可以早點講的事就早點告知。萬一真推不掉,還有機會可以多喊幾天的工時。

任務內容確認

  • 本次任務目的。
  • 素材(文案來源、圖片來源,檔案格式)。
  • 包含哪些內容(標題、時間、地圖、icon之類細項)。
  • 限制、格式(Responsive、設計風格規範、VI之類需遵守的細項)。
  • 檔案交付格式(預覽為PDF或JPG/PNG,定版後附上原始檔。)
  • 確認任務內容時盡量全部列出,不使用等等這類易被誤會的用語(....etc)。
  • 任務完成期限,若任務較大則切分數個階段,分別訂定交件時間。
  • 自己是否能全權處理,或是要找其他單位協助。

參考書裡的簽約內容,講得越詳細越沒有模糊地帶越不容易被ㄠ,在不停詢問需求方時也是種「逼他們想清楚」的手段,有時候多追問個幾句,奇怪不合理的工作內容就會減少個...10% 左右吧。

開工

  • 不管是開會討論或是 2 人對談,記得自己也要做記錄。
  • 確認所有討論內容、結論都寫在任務紀錄上並更新。
  • 多次來回修改、甚至退回初稿時,請找出當時討論紀錄,要求真正確認定版後再開工。
  • 若收到的需求會動到上個階段已確認的部份,請退回前階段修正,再回到現階段動工。

如果對方不整理,就自己整理一份、mail 給對方確認。有文字寫明對自己是種保障,起碼出包揹鍋子比較有東西可以把責任扔回去。(也許還是改到死,但可以留下是哪個傢伙硬要改來改去浪費工時的存檔。)

時程衝突

  • 和需求單位、上級協調優先順序,並回在任務紀錄上。

不管做什麼都要有紀錄!自己犯錯被念本來就是該負的責任,沒道理別人出包還要陪著跳水,跳下去同事又不會分點津貼給你。貴人多忘事,不可能人 100% 都記得,而且翻的通常是幾個月前的舊帳,寫清楚講明白可以省掉未來很多麻煩。

交件

  • 交出成品需符合工作清單列出之項目。(參考工作清單系列文章)
  • 這次工作是否需要更新 Guideline。

交件不代表事情都完成終結了,有時候會影響到設計規範之類的文件,記得更新。

這個流程是收到任務至完成各階段對人、事的注意事項。在各個階段的工作內容另有 工作清單要遵守,乍看下限制很多,卻能加快自己工作效率。當你不清楚自己要做什麼、看不到邊的時候反而難以執行工作、不知從何下手,一旦有了工作流程、又明確定義各階段自己要完成的目標,即使內容複雜麻煩棘手,切分成較細的任務後就能一一完成。即使是設計師也該有自己一套工作流程和工作清單。

「工作流程和工作清單會侷限設計師的創意唷~啾咪~( ^.< ) 」
啊是多有創意?

演講筆記:關於設計,我想說的是...

$
0
0

來聽演講:關於設計,我想說的是...
講者:台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系助理教授:葛如鈞 (寶博士)

老樣子,即時聽打....(只寫我自己覺得有趣的部份)

設計的本質

設計是什麼?

可以說是「一種改變的意圖、一種 Work」,似乎不夠。「用某一種方法,使一些事物甚至是人變得更好」,也不完整。

用( )使( )變得( )
(填空)

世上唯一不變的事情,就是變。如果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道理,就是不斷的變化,也就是「易」。也有人說不只是變,還加上革,把舊有的變動。

「我想要得到設計的終極之道」,不可能,到最後你得到的還只是變。

The Laws of Simplicity

推薦書籍:The Laws of Simplicity

某場講座上有聽眾問該書作者:飛機儀表版要怎麼設計。
「把複雜的事物簡化,但當你覺得設計得太簡單時,就要思考是不是要再更複雜一點。當又設計得太簡單時,又要思考是不是可以再加一點什麼進去。」

由繁化簡,由簡化繁,由繁化簡,由簡化繁,由繁化簡,由簡化繁...(以下無限)

(講者放了太極圖)

變易這件事情,就像是個太極。小到裡面沒有東西、大到外面也沒有東西。

所有的思路都是從這個變化的活絡開始,如果你的設計是單向,你的設計就是死的。

如果你能抱持「易」這種心態來看待事物,你的設計才會是活的。

互動設計

互動設計應該是比設計更和使用者發生關係的設計。

罐子被你踩凹,是不是互動?
人站在門前、門自動開了,是不是互動?

有意圖、有目的的設計一款被使用的產品,就是互動嗎?不一定。

設計的經驗分享

什麼是創意?什麼是創意?

「所謂的設計、創意就是把很多不相干的點串連起來。」

你的腦海中是不是有比別人更多的點子?你的點子如果比別人多,點和點連起來的圖就會比別人大。馬克吐溫:世界上沒有新鮮事。

(Akane:可參考「點子都是抄來的」一書」

我們每天都在看一樣的東西,我們要怎麼做才能看得和別人不一樣?你看得和別人不一樣的點連起來就是和別人不一樣的圖型。

當你希望大家都很熱絡的聊天時,座位該是亂數安排,還是動點手腳?

當你希望大家都很活絡時,就需要些「方法」,可以用「設計」處理。有非常多的細節藏在操作(操盤)裡,即便是人。

但操作...會有「明亮效應」,以社群來說,不會有人喜歡在一舉一動都被監視的情況下進行人際來往。

募資計劃心得分享

【奇點臺灣.未來講座】首個登上Google未來學院的臺灣人 - 百萬學費募資大挑戰

好孩子不要玩募資計劃

很乾渴的。

思考...

計畫名稱: 1 長 1 短。
回饋:早鳥、次早鳥、次次早鳥...之類。
影片:要夠打動人的影片。
企劃:要讓人看懂厲害之處,又不能太厲害...

計劃案寫好後找人實測,問親朋好友看完後願不願意掏錢。根據回饋意見修改企劃內容。

(印度腔英文+巴西腔英文的影片)

未來世界:Bio、Informatics、VR、AI、Robot
依目前的科技,只要取得口腔細胞、血液、尿液,幾乎就能完全掌控你的健康。。

教育下一代的設計者

如果我們失敗了,我們要怎麼教育下一代?
未來發展的速度會是現在的十倍、百倍、千倍,設計者要怎麼訓練後一代的設計者?
最重要的是品味,速度

對未來的準備:創意、哲思、大膽
(未來的競爭者可能不會是人,而且電腦、或是機器人。)

不要認為一個問題只有一個答案。

QA

嗯,我問了設計師要如何自我進修、能力補強

時代變遷太快,培養品味太基本。

  1. 成為有創意的人。不是看書、學創意。培養「點、想法」的串連,養大,連得和別人不一樣。30年內機器無法取代。
  2. 擁有情感、哲學、思考能力的人。變廣沒辦法的話,就要變得很深。某一門超專精深入、非常清楚、且放入人類情感。電腦現在還是很難分析情感。
  3. 沒有辦法廣、也沒辦法深怎麼辦,成為一位大膽的人。「判斷」,電腦只會做到風險最小的判斷,只有人類才能做到風險最大、收益更大的決策。

接下來 30 年都要思考一個方向:你要如何比電腦更好。

附加心得

給尚未大學畢業的朋友的幾個人生建議 - 能力培養篇

「我不是跑得很前面的人,我真的只是勉強跟著世界的速度一起跑而已。」

國外的新技術源源不絕,1 個月後出現完整的中文版,過 1 個月開始有人寫中文心得,再過 1 個月,能搜到比較多資訊。過半年可搜到的資料變多。國外新技術出了快一年,終於有人寫中文書。然後,這技術在國外就已經是過時的玩意了。

買書請買「理論」類的書,比較能長期保值,新科技、新技術就緊追著國外知名的分享平台或新聞平台吧。

UX,設計的方法(專案初始)

$
0
0

本文內容取自 設計的方法,這是本 UX 必備的工具書,整理大量的研究、實驗方法,讓 Designer 可以照著做,產出有模有樣的文件。以下是我自己掏摸的心得。

注意,本文所寫內容不應該是一個人的工作,UX 研究都該是由兩人小組、甚至由團隊執行,但業界環境不許可、當公司喊 UX 同等喊反清復明的情況下,能靠自己的力量扭轉多少才是重點。

新專案啟動

參與會議時即可使用「授野分析」搭配「階梯法」的問話方式,找出專案最重要的部份。目的在去除無謂、矛盾的需求。順便逼需求單位好好思考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功能、好好思考自己提的要求是否自相矛盾或不合時宜,不要老是和大宇宙的意識一起連線抽風。

等到需求評估一切皆可行、定版後,再開始畫 Functional Map、或是進行其他的研究方法。

狩野分析

「多即是好」這種不斷增加新功能的取向,是一種無效策略。設計團隊可以透過狩野模式來分析調查、訪談,找出客戶真正重視的部份。將每一個產品屬性(如功能、價格、利益)歸類至 5 個類別中,從中找出客戶滿意度來自哪裡。

必要(基本品質要素)

最低門檻的保證,如隱私權保護、安全性、法規。屬於這類別的功能可能不會增加客戶滿意度,但如果缺少一定會造成負面影響。

想要(一維品質要素)

「想要屬性」與客戶滿意度間呈現線性關係,具備此屬性能讓客戶覺得產品更有價值。若產品包含此屬性,最好能一直保持。

驚豔(魅力品質要素)

此屬性可讓客戶感覺愉悅或驚奇,有助增進客戶滿意度。缺少此屬性通常不會導致客戶失望。它代表潛在客戶要求,大部份人不會想到、也不會要求。

中性(無差異品質要素)

不管有沒有都沒差。

負面(反向品質要素)

產品應該避免的屬性,對客戶滿意度有負面影響。(有些客戶願意負出更高代價來避免接觸這些屬性,如廣告。或是選擇沒有這些屬性的競爭對手產品。)

執行方法

詢問客戶兩個一組的問題:

  1. 產品具備這個功能時,你覺得如何?
  2. 產品沒有這個功能時,你覺得如何?

(配合圖表分析所有需求)

用階梯法詢問改版、新提專案的各種功能需求,留下最重要的。

補充說明:

  1. 減法才是王道嗎?─ Kano品質模型
  2. 狩野模型與料理的深度雖然是講料理,但活用狩野模型,很有意思可以看看。

階梯法

購買行為背後所隱含的動機:自尊、成就感、歸屬感、自我實現、家庭、滿足感、安全感。

「為什麼這對你來說是重要的?」

「為什麼」,將產品顯而易見的具體特性和價值連結起來,透過階梯法可勾勒出產品屬性、結果、價值之間的關連。

屬性

具體、明顯的產品特性。

結果

好處、或產品對一個人的影響,也代表個人認為什麼是重要的。

價值

揭露產品深獲個人認同的真正原因。

配合狩野分析,用這種問話方式找出產品矛盾之處,去除多餘的功能,找出真正價值。

這是個問話技巧,很多時候提需求的人根本沒多思考,可以用這種方式把該他做的工作丟回去給他,讓他重新想過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我們也可以夠過一直問「為什麼」的方式知道這需求背後的含意。

心得

有時候會覺得,做這些 UX 研究,並不是真的為了易用性、使用者,最大的效益在於能讓「我覺得」掛口邊的同事把這三個字嚥回去。最最少,實作單位不會被自相矛盾的需求涮得雞飛狗跳。實作人員再怎麼努力,也不能保證可以和大宇宙同步這種抽風、了解為什麼要這樣幹。

這本書裡有 100 種研究方法,囊括專案開發的前、中、後期。我挑出自以為執行比較容易的幾個方法,只求功能合乎邏輯、希望提出產品功能角色的人能好好想過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也希望能透過這種方式,在最前期就能擋下莫名其妙的需求,不用拖到最後還在改來改去、挖東牆補西牆。

(我是 UI 不是 UX,一切還在自學摸索中,如有錯誤請溫柔點指教,謝謝。)

UX,設計的方法(專案執行)

$
0
0

專門開始執行初期會分成兩個可能,1. 鬼打牆。2. 什麼問題意見都沒有先出幾版讓某看看。不管是跳針或是通靈,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幫助設計師和以後的 RD 不用把人生都填在修改到死上。

可以扭轉產品方向的最大機會

產品一旦開發下去對我們基層來說就等於插管等拔管幾乎沒救了,除非你有足夠的權力扭轉整個專案發展起死回生。在專案初期進行任何 UX 研究並提出文件報告是後遺症較小、可力挽狂瀾、導回大宇宙抽風意識的最大機會。使用者旅程圖結合人物誌、情境故事法,能強化使用者的操作行為、評估各個階段的改善方法、並管理需求。

這些最好都是小組進行,在不可能小組進行只能靠自己的情況下,想辦法腦補、花點時間完善它,整份文件扔出來很有震懾人的效果。人工時間成本有價,但能攔下大宇宙抽風需求,無價

(使用者旅程地圖之前有數篇文介紹過,也附上很多參考連結,就不多寫了。)

使用者旅程圖 Customer Journey Maps

以視覺化的方式,將使用者與某件產品或服務進行互動時的體驗分階段呈現出來,讓每個階段都可接受個別評估和改善。

參考:
IXDC 如何使用客戶體驗歷程圖來規劃完美的用戶體驗 筆記
Customer Experience Map Tips
初學者的 User Experience Map

人物誌 Persona

將使用者行為模式的原型描述併入典型人物側寫中,藉此讓設計目標族群人性化,方便測試情境,並協助設計傳達。

參考:
人物誌(Persona)研究方法
(很久以前寫過超不正經的人物誌,此為歪樓示範:使用者經驗藏寶圖:創建人物

情境故事法 Scenario

利用敘述的形式,從使用者觀點來探討產品在未來的使用情況,協助設計團體推測產品在個人日常生活中的位置。

它寫成向一個故事,以人物的角度為出發點。著重於科技可以促成哪些結果,而非科技本身。情境故事可以搭配分鏡圖,幫助團隊分享共同的產品願景和目標。

參考
B1-11 情境故事法 (Scenario)
情境故事法

畫 Mockup

從這個階段正式進入對你改改改不完,也不會管能力是否辦得到,看到哪個大神作品喜歡就叫你照抄,今天叫你抄 A、明天說 B 很好,下星期說圖怪怪的把 C 也加進去試試...畫得出來還會坐在這裡被踐踏嗎?為預防這類抽風,用意象看板先把風格鎖死侷限在一個範圍。

如果對方堅持要改,就把重新製作意象看板的時間也加上去,務求工時預估量爆增讓對方知難而退。

意象看板 Image Boards

將圖片、插圖或品排圖像拼貼在一起,透過視覺溝通目標物的美學、風格、對象、脈絡,或其他設計意圖的各種面向。

Image Boards 或 Mood Boards (情緒板)搜集各種已定義好的美學、脈絡或使用者族群的代表圖片,進行編輯與拼貼。可透過服裝、產品、喜愛的品牌、環境、活動、交通工具、社交興建等等,建立「使用者」的意象看板,呈現他們的年齡、品味、愛好。

參考:
Creating mood boards
Why create a mood board for your business brand?
Mood Board Ideas

心得

使用者旅程地圖非常好用,難有難的作法、也有快速上手簡易版。不管是哪種作法都很有「我下功夫做了 UX 研究,想釘我也拿出點你研究了什麼啊」的氣勢。不敢說照著這些研究方法執行就能確保產品大紅大紫,但多少能避免自己被揍得開果子鋪大紅大紫。

有時候會覺得,別人這麼認真走 UX 路線各種研究,我卻拿這個當盾在坦大宇宙抽風,這樣真的好嗎...後來想想,除非真的在專做 UX 的地方上班(根本不用來看我的 BLOG 胡說八道),剩下的都是在業界載浮載沉靠水母漂多撐一會兒不知前途何處的設計師,尋求生存之道和擺脫修改命運的可能性,那還是學點冠冕堂皇正當鬼扯又自然的方法,看有沒有機會突破現況吧。


本文內容部份取自 設計的方法,這是本 UX 必備的工具書,整理大量的研究、實驗方法,讓 Designer 可以照著做,產出有模有樣的文件。以下是我自己掏摸的心得。

注意,本文所寫內容不應該是一個人的工作,UX 研究都該是由兩人小組、甚至由團隊執行,但業界環境不許可、當公司喊 UX 同等喊反清復明的情況下,能靠自己的力量扭轉多少才是重點。

UX,設計的方法(專案中期)

$
0
0

這篇要講的是專案已經執行一陣子了,有哪些方法可以驗證初期發想和規劃方向無誤的方式,採用大家最熟悉的「原型法」和「快速反覆測試評估法」以及「MVP」的概念。可以當成是投入專案一段時間後做測試,了解苦海無涯回頭是岸所設的停損點。越早發現方向有誤並修正、比開到海中央撞冰山了才發現救生艇不足來的好。

最簡可行性產品 MVP

MVP = Minimum Viable Product。指的是在最少資源與時間花費下能做出的產品。對 UX 來說就是低擬真原型,而非後期產出近完整產品的 Prototype 。

參考:
最簡可行產品
MVP: The Features Are Silent
Librisbloggen » MVP

快速反覆測試評估法 RITE

是一種形成式(formative)使用性檢視法,能幫助團隊成員在開發初期尚未耗資製作原型錢,辨識並移除介面問題。

RITE 配合 MVP 執行,使用低擬真原型進行反覆測試,主要用來探索攸關整體設計方向的使用者行為,快速找出重覆的問題並修正。總結式(summative)則是找出並衡量使用性的問題。形成式和總結式的可用性測試有所差別:

  • RITE 可在專案初期修正設計方向,而非後期才隨設計發展來確認可用性問題。
  • 發現問題並和團隊達成解決方案協議後就可以修正原型。
  • 每次變更設計後,預訂的測試會繼續進行,直到出現一連串毫無失誤的成功測試為止。
  • 觀察人員和主持人需有引導測試的專業知識,辨識出真正的問題。並依據他們的判斷列出修改的重要次序。

參考:
Get it RITE: Rapid Iterative Testing and Evaluation (RITE)
Lean Startup Is Great UX Packaging
The RITE Way to Prototype

原型法 Prototyping

以不同解析度標準製作具體物件,供團隊內部及客戶、使用者發展並測試設計概念。

Prototype 分成很多種,如低擬真原型、高擬真原型等,依開發時程不同,擬真度、消耗的成本也有所不同。通常低擬真原型紙的是紙上 Wireframe,具有製作快速、修改方便、成本低的特性。高擬真原型最貼近最後產出實品,已由 RD 撰寫程式,所花費的成本也最高。

無論是 Wireframe 或是 Mockup 等等都可稱之為 Prototype 的一種。不會動的線框稿是 Wireframe、不會動的視覺稿是 Mockup。雖然翻譯上都可能稱之為「原型」,但實際上是不同的三件事。

參考:
Design Better And Faster With Rapid Prototyping
The Skeptic’s Guide To Low-Fidelity Prototyping

心得

大部份的設計師應該都堅信 PM、Planner、BD、客戶 得了一種不改稿就會死的病,愛改就大家一起來改,RITE 絕對能滿足他們愛改稿的種族癖好,在低擬真 Prototype 的情況下就開始實測,一直改到都正確無誤為止。定版後誰再喊要修改介面,就拉時程重做 MVP 跑 RITE。絕對不允許發生 Mockup 長得和 Wireframe 不一樣、Prototype 又長得和 Mockup 不一樣的情況,這一定是哪裡有落差出了問題,退回前階段再跑一次測試。

以上,這當然不是 RITE 真正的用法。只是對於講不聽又愛改的情況下,RITE 應該可以像爸媽對付小鬼頭一樣,白天讓他們到處亂跑亂玩消耗體力,晚上就會乖乖睡覺了。而且還真的是在做 UX 不是喊口號、有實測有報告又能滿足某群人的種族癖好、減輕 RD 負擔,一舉數得。

本文內容部份取自 設計的方法,這是本 UX 必備的工具書,整理大量的研究、實驗方法,讓 Designer 可以照著做,產出有模有樣的文件。以上是我自己掏摸的心得。

注意,本文所寫內容不應該是一個人的工作,UX 研究都該是由兩人小組、甚至由團隊執行,但業界環境不許可、當公司喊 UX 同等喊反清復明的情況下,能靠自己的力量扭轉多少才是重點。

UX,設計的方法(專案後期、追蹤)

$
0
0

前一篇提到的 RITE就是種「可用性測試」的方法,照傳統的 UX 流程,可用性測試會排在開發後期才製作 Prototype 進行測試,到這階段要修改什麼都太遲了,所以 Lean UX 的作法才會推行用 MVP 執行 RITE。這篇要敘述的就是傳統 UX 做可用性測試的方法。

此外,雖然免洗專案很多,但也很多是需要持續追蹤改版的產品。搞定一回合的專案還會有下一回合要戰,需要透過研究方法去追蹤使用者對推出後的產品有什麼回應,像是「網路分析」。

可用性測試 Usability Testing

以使用者和他們的任務為焦點,找出實際證據,改善介面的可用性。

測試將以任務和情境故事為設計中心,要能反應出典型使用者的目的。不能用任務和情境故事來影響受測者以某種特定方式解決問題,也不能用它來證明產品的規格沒有問題(這反應的不是使用者的目的,而是開發人員的目的)。

任務

需要明確、具體,且反應目標族群的真實目的。

情境故事

為任務設定背景,並提供完成任務所需的額外資訊。

受測者有可能會出現各種反應,觀察者和評估者需要依此找出錯誤或是做得好的部份。

  • 了解任務,但無法在合理的時限內完成。
  • 了解目標,但必須另闢徒徑才能完成任務。
  • 在過程中投降或放棄。
  • 完成任務,但非指定的任務。
  • 出現驚訝或愉快的反應。
  • 出現挫折、困惑,或責怪自己無法完成任務。
  • 指出哪裡有問題或不合理。
  • 對介面或事件流程提出建議。

易用性測試能幫助你出問題點,但不能告訴你怎麼解決問題。即使受測者提出建議,也不見得就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參考:
简单快速的可用性测试 | 网易用户体验设计中心
About Usability可用性测试杂谈
Usability Testing Demystified

網路分析 Web Analytics

讓組織深入瞭解使用者在線上做些什麼、以及為什麼要這樣做的原因。

你必須清楚說明希望用那些資料做什麼?

請盡早把想要評估的目標和意圖清楚表達出來,並和團隊取得共識,實作人員才有辦法用更好的方式架構內容、分析計畫、區分訪客、評估需要哪些商業和流程工具。

網路分析在組織內失敗的原因

其中之一是組織沒有將這些報告公開分享,讓報告中的發現有效傳達出去。組織在審查這類報告時通常會當成「已經發生的事情」而非「我可以做什麼」的依據,所以就變成有做有保祐求心安的擺設。要不就是一次執行改變太多,卻沒制定任何方式追蹤改變的結果。

1. 了解和改善

顧客調查,並用質化分析法交叉驗證,了解使用者意圖,並執行改善計畫。

2. 評估

分析使用者資料、研究使用者生命週期各面向。

3.分析

找出績效指標與內部預期和目標之間的模式和趨勢(關鍵績效指標)。

4.測試

建立假設,用各種實證測試法測試改善成果。

參考:(基本這就是 GA 啊,放一些我覺得有用的流量網站了。)
Google Analytics (分析) 官方網站 - 網頁分析和報表功能 – Google Analytics (分析)
Website Traffic & Mobile App Analytics | SimilarWeb(我滿喜歡這個站的,隨便抓個網址扔進去都可以知道流量排行等資訊。)

心得

可用性測試對 UX 來說根本做到爛,好像 UX 除了不停抓人做實驗之外就沒別的事好做...別忘記統計數據、寫報告、寫文件也是很重要的工作。研究方法整理好幾篇,都要收尾了才發現根本沒提到最後產出的報告文件要怎麼寫。再想想看怎麼訂定...

是說現在網站或 APP 沒有埋 GA 的很少了吧?頂多看一下今天有幾個人來訪、怎麼來、怎麼去,然後看一下整年份的紀錄說一句「很好有進步」就沒了,埋 GA 根本埋心酸。我一直認為沒有把驗收也放入工作項目之內,就像寫完考卷交出去然後不知道自己考得怎麼樣一樣,寫來打發時間嗎?不都說了透過檢討、反省、改良才能有成長,改良在哪裡?改良的依據又在哪裡?

不是有改就會變好啊,很有可能越改越爛啊!不然怎麼會常常聽到改了20次結果回到初稿的燒錢行為?很多事不是 UI/UX 喊一喊就有效,但不喊就絕對沒有用...


本文內容部份取自 設計的方法,這是本 UX 必備的工具書,整理大量的研究、實驗方法,讓 Designer 可以照著做,產出有模有樣的文件。以上是我自己掏摸的心得。

注意,本文所寫內容不應該是一個人的工作,UX 研究都該是由兩人小組、甚至由團隊執行,但業界環境不許可、當公司喊 UX 同等喊反清復明的情況下,能靠自己的力量扭轉多少才是重點。

丙級技術士與設計教育

$
0
0

台灣很多技職院校的畢業條件之一就是拿張丙級證照,如果你有乙級證照的話推甄還可以加個幾分。隨手試了下 乙級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線上測驗的網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考題,60分及格。

可以直接點網頁最下方的這個連結實戰!

網頁設計丙級

好歹我現在也是掛個F2E,網頁設計類不用念應該也可以考得不錯吧....才怪!


.
.
超多講 Windows 操作的問題,要我這個用 MAC N 年的人怎麼辦?而且這題目關網頁設計什麼事啊?


.
.
而且出現一題猜不透答案的考題,這題選哪個?

想半天才發現,這題的讀卡機指的應該是讀銀行提款信用卡那種,不是SD卡...

視覺傳達設計丙級

色彩學忘光光了、攝影也忘光光了,不知道幾年沒有洗過實體照片...還好有及格。

丙級心得

會寫這篇是因為布布在群裡貼了 排版与拼贴這篇文,講 70 年代報社怎麼排版。完全勾起我當年考丙級沒過的回憶。割膠膜、鴨嘴筆、平塗廣顏、字學...爬了下文發現到現在高職生還在考同樣的術科。

久違,視覺傳達丙級術科。
視覺傳達丙級檢定---學術科應考day
【隨寫】「視覺傳達設計」丙級檢定──即測即評應考全紀錄

出生日期民國86年,我大了他們一輪以上。但他們還重複著我 12 年前在學習的術科、即使出社會用不上。看不到 12 年來時代轉變與科技進步的痕跡。

視覺傳達設計丙級的學科的確是理論類,有可能12年不變,如光的三原色等。但網頁設計的學科完全是個笑話,現在哪個網頁設計師說自己用 Frontpage 2003 拉網頁?

網頁設計丙級技術士古老考題,有 TQC 證照工作更難找

設計類的教育

別說設計類的丙級檢定不知道能評出什麼,相信很多出了業界的人都有種「從頭學起」的感觸。在學校學到的出了社會很多都用不上,大部份得靠自己,甚至學校教的和業界在用的根本讓人有穿越 5 年的懷舊感。我自己從高職、四技一路走來,畢業後除了知道軟體怎麼操作外,基本整個重新來過。(呃...也有可能是因為我念工設、畢業卻跑去做網頁設計...)

之前聽了葛如鈞的演講,提到一個我從沒考慮到的重點:教育,再細想自己的求學過程,學校只是廣泛又粗淺地教你些基本功,之後還是要靠自己。個人覺得學校存在的意義在於能用最有效益的方式大量灌輸基本知識技術,讓一般平民能用成本低廉且系統性的方法學習...即使不是自己需要的。

台灣目前分成兩種大學,技職體系、一般大學。我自己是技職體系出身,不太懂一般大學念的設計系在學什麼,上網找了兩間設計學校比較,實踐和北科,一間給高中生考的、一間給高職生考的。先不提師資設備或學校風氣之類,純看課程內容其實很相似,設計要學的就是這些。

實踐大學 產品工業設計學系


圖片取自 http://www.usc.edu.tw/college/industry/HTML/chmenu.htm 101學年度

臺北科技大學 工業設計系


圖片取自 http://wwwid.ntut.edu.tw/files/11-1056-7085.php 101學年度 四技-產品設計組

那,問題來了,同樣都是設計類,一般大學和技術學院實際課程內容有什麼不同?


讀後感:點子都是偷來的

$
0
0


本文圖片皆取自:Steal Like an Artist: 10 Things Nobody Told You About Being Creative

中文書名:點子都是偷來的:10個沒人告訴過你的創意撇步
作者:Austin Kleon

這本書講述 10 個重點,之前和年紀比較輕的剛畢業設計師聊了下,他們覺得內容太空泛抽象、不過是個理想或概念,但我卻覺得這本書寫著作者的人生體悟,大概能了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觸,以及自己擁有類似的想法。也許真的是「等你長大你就會懂」的經驗談。


1. 點子都是偷來的

有種說法:抄 1 個叫抄襲,抄 5 個叫臨摹,抄 10 個叫原創。
大量的學習、大量閱讀,勤做筆記,不懂就問。Google 非常方便,品味要靠時間累積。
時間久了,那些所見所聞都會成為你的基底。

2. 不要等到了解自己才開始

人不是一出生就會走路,都是透過學習。假的裝久了就會變成真的了。

3. 寫你想讀的書

連你自己都不愛的話,誰還會喜歡?沒有注入靈魂和熱情的作品和廢紙沒兩樣。

4. 雙手萬能

電腦可以做很多事,但雙手才是基本。

5. 空閒計劃和嗜好很重要

休息可以走更遠的路,但熱情所在才是你人生專注的目標。一切都是為了愛。

6. 絕招:做好東西就要與人分享

盡力享受未成名時期,即使出包也不會有什麼人在乎。
和他人分享是提升自我的一個捷徑,也是讓大家知道你的重要方式。

7. 網路無國界,距離帶來靈感

擁有網路,你就有了全世界,但走出家門親身去看,能得到更多體認。

8. 要做好人(世界很小)

物以類聚,你是什麼人,身邊就會聚集什麼樣的群眾。德不孤、必有鄰。
世界很小,與其和人斤斤計較,不如去做些更有意義的事。多一個朋友就是少一個敵人。

9. 要耐無聊(只有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好)

健康是自己最大的資產,好好照顧自己才有能力去做更多的事。
穩定規律的作息能幫助你節省心力,完成許多事。

10. 創意是一種減法

懂得取捨。
發現問題,思考,排除,行動。

.
.
.

看完這本不需要多少時間,但它卻是本需要定期拿出來複習、反省的心靈成長書。看看自己是不是忘記初衷、被工作磨損失去熱情。很推薦在床頭擺上一本,偶爾拿出來翻翻,提醒下自己雖然被生活壓得喘不過去,但仍盡了設計師的本份。

設計師的鄙視鏈

$
0
0

起因:軟體工程師的鄙視鏈

設計師基本萬能美工,什麼都要懂一些,CG、UI、UX、攝影、排版、印刷、網頁、商品、包裝、展場、動畫、3D、影視、音訊...包山包海包郵還包生子喔親。先挶限點範圍,做實體、和非視覺的不算...

別瞧那幾位螢光幕上光鮮亮麗潮到擰不乾的知名設計師就覺得林北也要這麼被崇拜,別傻了設計師在台灣職場食物鏈是底層中的底層,硬要打個比方就是 7-11 店員,薪水差不多、老是遇到奧客、常被罵、雜事一堆。唯一比他們好的地方就是可以坐著不動。

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文人相輕這回事在走性情中人路線的設計師裡根本小菜一碟。鄙視鍊是明晃晃栓著的,還不掩飾呢!

不過設計師的鄙視鍊有個大絕招可破解:少囉嗦,先把作品集扔出來。實力說話,至於從鄙視轉為嫉妒再到表面裝好朋友背後捅刀就是另一回事了。

行業別篇

在廣告業的設計師鄙視資訊業的設計師,還不都是靠工程師才有辦法做出點什麼。資訊業的設計師覺得自己才站時代潮流的尖端、鄙視所有行業的設計師。

在遊戲業的設計師鄙視做廣告和待資訊圈的設計師,可是他薪水最低又最常爆肝。

出版業的設計師起碼還有最底層輸出中心和名片600含印刷奮戰的設計師可以鄙視,還有不知道被鄙視到哪去的設計師在婚紗中心修照片、或做畢業紀念冊...

自己出來接案的設計師鄙視有正職的設計師。在自有產品公司上班的設計師鄙視在接案公司上班的設計師。

在外商上班的設計師鄙視在本土公司上班的設計師。在本土大公司上班的設計師鄙視小公司的設計師,小公司的設計師鄙視在工作室上班的設計師。

職稱篇

做動畫的設計師鄙視做 3D 的設計師,只是建模我也會。做 3D 的設計師鄙視做 APP 的設計師,2 次元嘛還不是平面,哪裡複雜難搞了。做 App 的設計師覺得網站設計師太落伍,手機才是最新科技。網站設計師覺得平面設計師不知道在幹什麼怎麼連基本網頁常識都沒有。平面設計師蹲去牆角畫圈圈。

做 UX 的鄙視做 UI 的,只會撸圖懂什麼使用者。做 UI 的鄙視視覺設計師,不過搞個視覺,懂什麼易用性。視覺設計師卻鄙視所有其他設計師,連漂亮的圖都做不出來算啥勞子設計師,以及,不要把老子我當成做平面的,哪這麼膚淺。平面設計師蹲去牆角畫圈圈。

互動設計師鄙視所有設計師,老子我包山包海什麼都要會。平面設計師再次蹲去牆角畫圈圈。

工具篇

用 ZBrush 的設計師鄙視用 Maya 的設計師。用 Maya 的設計師鄙視用 3DMAX 的設計師。用 3DMAX 的設計師還得躲一下來自用 C4D 的設計師鄙視目光。

還好 After Effect 一黨獨大,會聲會影?iMovie?哩供蝦毀?

用 Sketch 的設計師鄙視其他所有製圖軟體,但沒料到 Affinity 異軍突起。用 Illustrator 的設計師不過是習慣成自然卻被冤枉成老古板跟不上流行。用 Photoshop 的設計師堅持歷久不衰才是王道,其實私下偷找半天也沒翻到個可取代的夠專業軟體。

手刻 HTML 的設計師鄙視用 GUI 介面拉一拉的設計師。用 Sublime 的鄙視用 Coda 的設計師,用 Coda 的鄙視 Dreamweaver,更鄙視用 PS 直接產出 HTML 的設計師。

用 HTML+CSS3 做網頁動畫的設計師鄙視只出切圖找 F2E 代工的設計師。本來也想鄙視還在用 Flash 的設計師,但不知道他們躲去哪了。

Git?可以吃嗎?

OS 篇

用 MAC 的設計師鄙視用 Windows 系統的設計師。(設計師是還有其他 OS 可以選喔!?)

硬體篇

用 MacBook Pro Retina 的設計師鄙視用非 Retina 螢幕的設計師,眼睛瞎了分不出落差嗎?

桌上一台 iMAC 的設計師鄙視用其他所有機種的設計師,包含 MacBook Pro Retina 。除了把 iMAC 當隨身機的強者。

拿 Mac 的設計師和用 Windows 的設計師互相鄙視。果粉會說:是個設計師就堅持住你的風骨,MAC 介面漂亮多了!但用 Windows 的設計師會反嗆:怎麼不怕機器潮到進水啊。

拿繪圖板的設計師鄙視鼠繪的。拿 Wacom 板的設計師又鄙視拿其他牌子的設計師。用 Wacom intuos 的設計師鄙視拿 Wacom 其他等級板子的設計師,卻老忘記背後還有 Wacom Cintiq 在冷笑。

職場篇

做研究的設計師鄙視做視覺的設計師。需要大量邏輯能力的設計師鄙視只需要會操作軟體的設計師。瞭解專案執行團隊合作的設計師鄙視只顧好自己獨善其身的設計師。

喜歡開口閉口提規範的設計師鄙視照規範做都會出錯的設計師。照規範做都會出錯的設計師鄙視連規範是什麼都不知道的設計師。連規範是什麼都不知道的設計師鄙視分不清 PT 和 PX 有什麼不同的設計師。分不清 PT 和 PX 有什麼不同的設計師鄙視把 RGB 和 CMYK 混在一起的設計師。

固定跑某社群的設計師鄙視跑其他社群的設計師,更鄙視什麼群都沒跑的設計師。

設計師鄙視老愛改稿的 Planner、PM、客戶、老闆,更鄙視無法照設計師指示刻介面的工程師。

專穿潮牌的設計師鄙視只穿黑色衣服的設計師。只穿黑色衣服的設計師鄙視奇裝異服的設計師,奇裝異服的設計師鄙視萬年 T 恤牛仔褲的設計師,但往往沒料到 T 恤牛仔褲整套加起來快要一個月工資。

老愛把某某大神最近說過什麼話做了什麼事發了什麼文掛在嘴邊的設計師鄙視沒在拜神的設計師,明明作品都不是出張嘴的那位做的。

結尾

入行的瞬間就註定你的薪水。視 3D、廣告、UX、UI、視覺、平面等又有不同價位。再依行業別如廣告業、資訊業、出版業、印刷業、遊戲業等再落差一次。剛畢業沒選對路,過個 5 年薪水可以差一倍。

不過再怎麼努力薪水永遠比工程師低,想賺錢不要走設計這條路。

備註:電視上很潮很威的設計師,一萬個設計師中看看有沒有辦法出一個。就算是知名神人,也躲不掉一稿 N 改的命。小心氣到肺都炸了,珍惜生命,遠離改圖,趁年輕要改行快改,不要入錯行了。

參考:【關於失物之書】《失物之書》封面演化史

我的設計討論群組

$
0
0

講座末我提了下,不過台灣可能知道的人少。我在 QQ 上有一個私人的討論群組,聊 UI、UX、PS、AI、設計、業界動向、鬼扯、嘴砲、晚餐吃什麼...等等。想加入的人都得先發篇簡歷或作品過來。目前是設計師和 F2E 為主,請對 Photoshop 有基本概念。

有興趣的人請發信到 iam.akane.lee@gmail.com,記得附上你的 QQ 號碼
(都標紅字了,不要跟我說沒看到。)

讀後感:點子就要秀出來

$
0
0

讀後感:點子都是偷來的,把點子偷來了之後,就要秀出來...很多介紹是這樣寫的啦,但我覺得這本書主要是教一位設計師如何成名、拓展人脈、爭取曝光率的方法。

本文圖片皆取自:Show Your Work!: 10 Ways to Share Your Creativity and Get Discovered

中文書名:點子就要秀出來:10個行銷創意的好撇步,讓人發掘你的才華
作者:Austin Kleon


1. 你不必是天才

把自己當成業餘愛好者,犯錯出醜也沒關係,一輩子都在學習,並且和眾人分享心得。如果你希望人們注意到你、看到你的作品、了解你所在乎的人事物,就得分享出來,人們才看得到。

 2. 要想過程,不要想成品

通常人們看到的都是成果,過程只有自己知道。當不曉得分享什麼的時候,創作過程中的片段就是很好的素材。過程才是你這個人的邏輯。

 3. 每天都分享一點點

「你現在在做什麼?」
每天持續分享一點點,長期下來就是非常多的紀錄。不確定適合發佈的就存起來。網路上可以暢所欲言,也請維護自己的名聲。

 4. 打開你的奇寶房

自己的收藏品囤在那也只是長灰塵,不要害怕整理捨棄,從收藏品就知道你這個人。分享別人的作品記得附出處。

 5. 說好聽的故事

作品不會自己說話,它會因為作者、背後的故事、創作過程而變得更吸引人。

 6. 教別人你會的東西

分享才會讓人對你更感興趣。如果透過藏私讓自己顯得高端些,時間久了其實什麼都不剩。

 7. 別變成人肉垃圾郵件

有些人不想付出努力又馬上想看到成果,沒禮貌又把別人的幫助當成理所當然。「這個世界不欠任何人東西。」

(這種人比我預期的還多,今天就收到封很不客氣想加入群組的信。標題寫著:小白想加入你的讨论组。內文只有一串 QQ 號數字。沒有自我介紹、沒有發語詞、沒有結尾、沒有署名。)

 8. 學著挨打

學習接受批評,酸民就別管了吧。收下有益的評論當做成長的基石,惡意、無用的批評根本無助改進作品,掃進垃圾捅。

 9. 賣出/出賣

即使是藝術家也是要吃飯的!

 10. 堅持下去

去重看一次火影忍者吧。(Jump 的主角都是小強打不死,或是死了又死、死了又死)

.
.
.

一直以來我很鼓勵群裡的設計師們多多發表作品、寫 Blog,就算是條列式的讀書心得都好,總是要讓人知道你做了什麼。讀讀卡內基寫的人性的弱點、人性的優點這兩本能讓自己少受點情緒上的折磨,畢竟設計師是種非常情緒化的生物。

讀後感:HTML5+CSS3 網頁設計入門必讀

$
0
0

A Book Apart, Brief books for people who make websites.這個網站專出一些很薄、放包包通勤閱讀很方便的技術書籍,這次要介紹的是 HTML5 FOR WEB DESIGNERSCSS3 FOR WEB DESIGNERS的簡中版本,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

英文原作是 HTML5 一本、CSS3 一本,簡中版本則是將兩者合為「HTML5+CSS3 网页设计入门必读」一起。翻譯文句順暢,紙質一般,排版不差,就是字印得太淺...

HTML5 网页设计入门必读

設計師閱讀這本應該打開第一章就傻掉了,前兩章在講 HTML 演進史,滿滿的專有名詞。
第三章開始講 Canvas、聲音、影片,搭配 JS ,同樣超出設計師能力範圍。
第四章講表單,稍微能看懂這些 屬性在幹嘛了,附了很多例子嘛,但程度還是有點深,要懂一些些 JS。
第五章講語義,Class 怎麼用,並簡單介紹 HTML5 新元素。
第六章寫了幾個例子示範結構元素。

這本該是 F2E 看的書,但又很粗淺,只能說是入門沾水用。可以讓初學者看到大量專有名詞,然後去 Google。簡單建立下「HTML5 能做什麼」的概念,但 F2E 們八成早就都知道了,頂多補些細節。

設計師看這本書應該和瞎子摸象一樣。(我自己也只看得懂第 5 章而已。)

CSS3 网页设计入门必读

這本我就比較推設計師買了,書裡很多例子,可以當工具書,需要製作滾動視差、動態特效的時候就拿起來翻一下,照抄...如果想是完全沒碰過 CSS 的初學者不建議拿這本當啟蒙,包你看不懂。適合懂一點 CSS、想把網頁設計的更炫一些的網頁設計師看,大約是初階到中階的水平。

書裡提到轉場效果、圓角、文字陰影、旋轉、變形、多重背景、視差捲動、表單樣式、按鈕樣式等,都是現在很常見且流行作法,原始碼照抄改下細節就是了,很方便~~~~

.
.
.

評價似乎沒有很高,但一對照它的售價,就覺得桌上可以擺!訂價是 RMB 39 元,約 NT$197。2 本技術書賣你不到台幣 200 元,雖然薄了點,但內容是有料的,對得起它的售價了啦~~HTML 那本我程度不夠,有看沒有懂。但 CSS 那本對很多網頁設計師應該都有幫助。

當然內容在網路上都找得到,書籍的好處是已幫你系統性整理過了。CSS 那本不錯,在設計網頁一時沒靈感不知道可以加什麼樣的特效可以拿起這本翻翻,很多範例攻參考,挺有用的。

PS.感謝人民郵電出版社贈書,但恕我寫文一向很任性...

2014 出清二手書

$
0
0


書櫃快擺不下了出清些我已經用不到的書。
保證無缺頁,原書有光碟的都在。保存完好不會有食物碎屑或污損。(我很愛惜書的好嗎!)
其中幾本有貼標籤紙、幾本畫了重點線、幾本有寫筆記。如果能接受再購買喔!

感謝各位全力支援我清書櫃,所有書籍皆已在洽談中~

1. 触动人心 设计优秀的iPhone应用

$200(已預定)
簡中版。
台灣繁中有出,是這本Tapworthy:打造完美的iPhone應用程式
初學者做 iPhone App ,這本幫助滿大的,可以趁便宜入手。觀念到現在仍通用。

2. Web Layout 設計眼 - 高品質的網頁設計

$100(已預定)
很久沒翻過了,一些簡單的前端技術特效之類,讓設計師照抄用的。
博客來網頁

3. 向世界最TOP的網站學CSS網頁設計

$100(已預定)
都是例子,小細節很好用,有點舊了,我新手上路時很愛這本,實作上幫了我很多忙。
博客來網頁

4. Modern Interiors Designsource

$250(已預定)
室內設計或工業設計、產品設計在看的書...好歹我大學念的是工設。以現在眼光來看這些家具還是很漂亮。
博客來網頁

5. iPhone User Experience簡單法則:好感度的iPhone使用者體驗

$300(已預定)
很多人推薦這本,對 0~3 年左右工作經驗 UI 經驗的設計師絕對有幫助。
博客來網頁

6. 深入淺出 JavaScript

$300(洽談中)
不要問了,我寫了前幾章後還是鬼打牆,這本是給工程師看的,設計師不宜。如果想趁便宜買來擺桌上的話就算了。
博客來網頁

7.CSS Web設計的關鍵法則 - 晉升專業設計師的極致之道

$150(洽談中)
我靠這本墊下CSS的基礎。之前的書單也介紹過它。
博客來網頁

8. JavaScript 精緻範例辭典(附光碟)

$100(洽談中)
...買來供著保心安的,我自己也沒翻過幾次。不過書裡的例子很多,很實用的樣子。
博客來網頁

9.設計就該這麼好玩!版型1000圖解書

$150(已預定)
今年8月才出的書啦!我都在做網頁和 App,用不上。
博客來網頁

10.設計就該這麼好玩!配色1000圖解書

同樣是今年8月才出的書,比較適合會遇到平面的設計師,我用不上...
$150(已預定)
博客來網頁

11. 給設計師的專業配色典

$100(已預定)
這本內容很豐富喔!初學配色需要桌上擺一本挺推薦的,超多色票組合。
博客來網頁

.
.
.

如有興趣可寫信至 iam.akane.lee@gmail.com
運費88元另計,黑貓。
(若新埔捷運站面交,需配合我的時間。)

出清二手 Wacom Intuos 觸控筆

$
0
0


就是這支~Wacom Intuos Creative Stylus!

紙盒裝完整,說明書什麼的通通都在。
收納盒全新沒用過,連塑膠套都包好好的咧!
實品如照片,替換過一個橡皮頭,所以盒子裡有一個空格。

照片裡那顆電池是原廠附的,一陣子沒用,沒電了,請自備電池。

Wacom Intuos Creative Stylus 在平版專用觸控筆裡算非常高階的筆了,剛出時貴得要死,我觀望好久才下手。

  • 2048階壓力感應
  • 適用iPad 3、iPad mini、iPad Air

更多詳情可到 Pchome 24h 網頁看,不過它賣 $1999 元

結果我用了 3 個月左右就收起來...(遮臉)
還是比較習慣手繪,有些手感是平板沒辦法模擬的。

售 $1200

如有興趣可寫信至 iam.akane.lee@gmail.com
運費88元另計,黑貓。
(若新埔捷運站面交,需配合我的時間。)


設計師的版本控管

$
0
0

群裡來了位「全端」,一入群就在討論版本控管這件事。我的 Git 雖然不敢說熟,好歹也懂 Push 和 Pull、發生衝突怎麼解決,多少還能和 RD 槓兩句,不然依 RD 開口就是滿天術語、根本無視對方聽不聽得懂的習性,群裡的氣氛會結凍...

關於版本控管,先拆幾個部份來說,基於我是設計師,會從設計師也能懂的角度出發,專業 RD 請別來砸門...

工程師的版本控管

通常設計師都是單打獨鬥,不太常遇到多人共同維護一個原始檔。但這對工程師來說卻是基本配備。

舉例:一個網頁同時有新聞系統、購物車系統、會員系統,分別由 3 位 RD 負責。

網站要改版了,3 位 RD 會同時動到同一個網頁檔案,做會員系統的第一個把網頁改好上傳,之後做購物車的再上傳檔案、就把同事已寫好的檔案蓋掉了呀!

而且萬一檔案改來改去、改爛掉了怎麼辦?當然需要備份功能。

所以有了 Git 。

Git 是個版本控管軟體,能夠讓多人同時編輯同一個檔案、不怕寫好的檔案被蓋掉,或是出意外需要把備份拿出來用。詳情見 Git-維基百科猴子都能懂的GIT入门<<想出這名字的 Planner 真該被嘉獎!

GitlabGithub是提供 Git 服務的平台。將檔案上傳到平台、透過 Git 軟體,就能讓多人同時編輯。

設計師為什麼需要版本控管?

備份

回到設計師身上,設計師同樣需要版本控管,尤其時一稿 20 改的時候。不知道改去第幾版時突然有人說「還是第 16 稿好看」...誰知道第 16 稿長啥樣?

多人維護

多人維護一個稿件的情況也是有可能會發生,比如設計規範,或是該系列產品線眾多,iOS App、Android App、Mac、PC、Web,不能同時全交給一位設計師頂,你猜他多久會甩手不幹?

附帶:風格一致性

每位設計師的作品風格相差甚大,但在製作同產品時必須統一樣式,還需要遵守 PSD 禮儀才能讓其他共同合作的同事看得懂。

對 RD 來說,PSD 禮儀中的「圖層命名」就是 Naming rule ,要有一致的命名方式才會讓人知道這個圖層是在做什麼,設個變數 A_A、B_B 之類,誰知道這是幹嘛,設計師一樣會遇到這種問題。

設計師更麻煩的在於抽象的風格要怎麼訂定規範讓大家有個依據。 Material design - Google design guidelines訂定了這麼多這麼細的規範文檔不是為了顯示自己高大上用的,而是讓團體作業有個依據,才有辦法討論、分工。這份規範尤其會影響到 F2E 和設計師間的合作。

設計師需要的版本控管功能

Git 有人做了外掛可以預覽 PSD 檔,卻要整份檔案上傳。原始檔尺寸都在比大,上傳耗時又吃空間,但聊勝於無。

Design File Syncing這服務提供透過 3 種符號控制圖層、群組的預覽圖和備份。吃很多家

Avocode之前有個活動網頁,列出一大堆設計師覺得 Photoshop 的缺點,說推出個服務能改良 PS 的操作體驗。其中包含備份到 Dropbox。(功能非常多可以去官網逛逛)

但以上都不是我心目中給設計師用的版本控管。

Git 可以看到檔案的編輯紀錄,新增哪一行、刪除哪一行等一清二楚,對應到設計師身上應該就是「新增哪種圖層」、「圖層編輯修改哪些部份」,不該只是產生檔案的預覽圖而已。

最好 Push 只要推已變更部份就好,但我想應該很難。

許願

我期待的設計師專用 Git 能包含下列功能:

  1. Push、Pull
  2. Commit
  3. master、branch
  4. 多人協作
  5. 圖層變更紀錄
  6. 衝突提示
  7. 檢查是否符合 PSD 禮儀

RD 用得到的基本 Git 功能,我都想要。如果已經有這樣子的產品麻煩分享一下,找很久沒爬到。謝謝。

讀後感:移動優先與響應式Web設計

$
0
0

同樣是A Book Apart, Brief books for people who make websites.這個網站出的書,這次要介紹的是 MOBILE FIRSTRESPONSIBLE RESPONSIVE DESIGN的簡中版本。

先講結論,做 App 或網站的設計師都快去買吧,會學到很多。

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 移动优先与响应式Web设计(2册)定價 RMB 49 元,台幣約 250 元,這還是 2 本一套的價格,有夠便宜的。就內容來說價值絕對超過單本 NT 300 以上,至少台灣繁體書絕對找不到這種定價。雖然印刷品質還可以再更好...

移动优先

很棒的內容,幾乎每一段都有重點,從一開始介紹智慧型手機的使用量、舉出實例說明修改能改進什麼樣的問題優化介面、到最後照著他提出的方法做準沒錯。你可以系統性、有邏輯的學習到為什麼要這樣設計。

1.增長

講智慧型手機在人類的生活中越來越重要,網頁版和原生的 App 有什麼差異等。針對手機製作網頁和 App 對使用者體驗有什麼好處。

2.限制

基於硬體和環境等各種限制,人們使用手機的時間,和 Desktop、iPad 的數據綜合比較、分析。

3.功能

手機有哪些特有功能,那些功能的運作原理、以及可以延伸出什麼樣的服務或應用程式。

4.組織

舉出實例:幾個知名 App 如何改進他們的介面缺點?他們注意到哪些問題並加以改良。

5.動作

操作手機的方式有限,如何活用?為什麼要這樣設計?

6.輸入

手機操作上最難操作的就是一整長串的表單輸入,有哪些可用元件,並能用哪些方式簡化表單。

7.佈局

在手機上設計網頁,有那些守則可以幫助畫面更漂亮。

响应式Web设计

這本需要有點 HTML 和 CSS 基礎的人閱讀,裡頭提到 Grid、像素換算成百分比、圖片要如何優化等方法。提供不少現成 HTML 和 CSS 碼供參考,要抄的時候翻開就有...

不只是本方便查閱的工具書,在實例之外也說明「為什麼要這樣做」的理由,並詳解「這樣做解決了什麼問題」。

如果是 Responsive 剛入門的新手網頁設計師,很推薦入手這本,最常遇到的幾個問題在書中都有答案。有些是別人照作、跟著照做就對了,不知道原因的,在書裡也有介紹。

.
.
.

這兩本是 2014 年 11 月出版,很新的書,非常推薦購買。搭配歐萊禮那本行動介面設計模式圖鑑一起看,會收穫很多。讓你知道「為什麼會這樣設計」、「這樣做能改善什麼問題」。

差點漏講,看到作者是 Luke Wroblewski就該買了,還躊躇什麼。

.
.
.

補充:人民郵電出版社的設計書籍是正版談授權的,請放心購買。

《移动优先与响应式Web设计(2册)》- 当当图书

《移动优先+响应式Web设计(套装共2册)》- Amazon.cn

《移动优先与响应式Web设计(套装2册)》- 京东图书

如果上述網址購買不便,淘寶或天貓也都買得到,雖然運費不會太便宜,但加一加還是比買原文書省。通常我一次會帶好幾本一起寄省運費省麻煩...

所謂合作、幫助、推廣

$
0
0

平台、通路、新創公司等等,關於最近這類型的事很多。對於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或是學生是最容易上當受騙的一群,經驗不足。但對於很多腦袋一時沒轉過來的人而言同樣也是中招的高危險群。別管什麼文創還是新創還是創意還是受創了,名稱拿掉,本質都差不多。

平台、通路

當你出名之後,多少會遇到各種邀約,請你去他們的平台參加活動或是發表文章。不管是社群或是商城都好,別傻傻的想有人約好棒喔就跳下去,多想一下會省很多事。

他們往往會打著「幫你推廣還不好喔」、「幫你宣傳還不好喔」的說法來和你接觸...現在是誰來求誰啊?這就是求人的態度嗎? 跪下!不只跑來ㄠ免費設計,要你去他那邊自費上架後還要買廣告、買會員等級、買平台出的實體雜誌...根本就業務在推銷他們的平台服務,還是態度很差很高傲的那種推銷方式。

有些時候會遇到平台邀稿,公益平台就認了,做公益嘛。但多的是拿你的文章、賺你的流量、賺廣告費,一毛都不分你,還說是要給你打知名度,不給稿費。怎麼想都覺得擺明了吃定你,真的有誠意合作的會提一份對雙方都有「實質」利益的合約。至於合約內容、簽下去會不會履行就是另一件事了。不管怎麼說,絕對不要做白工,你的設計是有價值的。

破解法

Website Traffic & Mobile App Analytics | SimilarWeb

這是個測網站流量的好東西,把網址扔進去就可以看到那個平台/通路/服務的使用者有多少。流量太低的平台你去那裡打廣告是要給誰看?

遇到有平台來邀約,直接和對方討網址測流量,管對方說什麼天女散花,網站沒人看這平台就是冷門,什麼「幫你宣傳」、「幫你推廣」都是唬你的。事實上是他們需要你去幫他們衝人氣

正面實例:Pinkoi

我拿 Pinkoi當正面實例,他們在2011年的時候成立,算是很新的平台。和其他購物網站有很大的差異,支持設計師上架販售自己的作品,在這裡能找到許多很有個人特色的怪東東...


看不懂沒關係,看數字就好,左1代表全球排名,中間有台灣國旗的是這個網站在台灣的排名。當然排得越前越好啊!


右方 4 個數值由上而下分別是單月參觀人數、在網站停留的時間、頁面訪問量、跳出率。搞不懂什麼意思沒關係,知道網站人氣旺的數字是參觀人數高、停留時間久、跳出率低就好了。

由這兩張圖就很清楚的看得出來,Pinkoi 還在成長,而且人氣很旺,流量大,在這邊上架打廣告是有人看的。而且流量穩定成長,參觀人數越來越多了喔!(簡稱不怕倒。)

某個平台

這是提供圖給他們出書,還要花三千五加入會員,書還要掏錢自己買的平台。

一個月參觀人數 3000 人,一天 100 個人到訪,而且人數越來越少,有下滑趨勢,嗯...

知名設計師現身說法

我非常喜歡 髒話明信片

作者 Daphne 曾聊到平台邀約的經驗,經許可後分享出來,給大家做個參考,希望踩到雷的人能越少越好。奇奇怪怪的平台真的很多。

  • 某平台:「可以幫我畫這樣的明信片和那樣的紙膠帶,在我們店裡販售嗎?」
  • Daphne:「可以阿,我收費是這樣這樣。」
  • 某平台:「喔不是,我意思是說你自己印好可以在我們商店上架販售,上架費可以打折。」
  • Daphne:「那你想想看。我何不畫自己想畫的,在自己臉書上賣,還不用上架費?」

Daphne:「平台營運需要資金、帶來更多合作的機會、幫你增加曝光度、魚幫水水幫魚、創意巴拉巴拉畫大餅!這些在不用付錢的平台一樣做得到阿!」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dramadaphne/timeline
Blog:http://watering76.pixnet.net/blog

所謂合作、幫助、推廣

都是話術!看清楚是否真的對自己有幫助再跳下去啦!如果和你合作沒好處,那為什麼他們要主動找你?新手上路、窮學生能有什麼好處給人?涉世未深容易上當嗎?

在一個平台找上你時,先別太高興這是因為自己的實力受到認可,很多時候被認可的是當肥羊的能力。

補充:某些要付費的平台流量比自己部落格還差,簡直搞笑。

推薦:代拼拼圖服務

$
0
0


圖片取自:H1425 梵谷 - 星夜, 1889

為了找客廳的主畫,跑了幾間拼圖店,最後挑了 Pintoo的塑膠拼圖,小貴,但品質很好,摸起來手感極佳。另買了木框想說拼好可以用。結果 2000 片拼了一年半還只搞定那棵黑黑的分岔和幾團光球。

完全沒料到星夜上方那堆藍色斑點這麼難搞。沒辦法,只好找人代拼,這已經超出我的能力範圍了還是交給專業的吧。

找到這間 代購雷諾瓦拼圖&代拼拼圖服務&作品引索。寫封簡單的 Mail 詢問後,就整盒打包寄給她了。

跟您報告一下
拼圖已經完成,不過有幾片的缺片,已經替您拍照並向pintoo 申請免費補片,詢問客服人員,
所需時間,一般是7~14天,如廠商手上有現貨速度會更快,等收到補片完成後再通知您並寄出。

沒想到寄件給她的第 4 天就收到已拼好的回音!也太快了吧!
(這樣顯得我和老公搞這套拼圖被整得要死很笨很手殘啊~)
還主動幫忙向廠商申請補片,這額外的服務真令人高興。更拍了完成品的照片給我看,很讓人安心。

等了一陣子,她收到拼圖補片,同樣又主動拍照寄 Mail 給我。

(你看看,天空的拼圖單片就長這樣,完全抓不到頭緒要怎麼下手,只能靠盲拼,真不知道解決純白地獄的人用了什麼密技。)

從頭到尾都很主動和我聯絡,定期報告進度,且連「向廠商申請補片」這種事情也幫我處理好了。她大可以把有缺的拼圖寄回來給我,讓我自己去處理補片的事。

最後我和老公把寄回的拼圖裝框,擺在客廳了。2014 年最後幾天收到這份拼圖非常高興,在 2015 年前完成客廳的裝飾計畫。

2000 片代拼費用只要 NT400 元,運費另計。(我拼得要死,400 元能解決真是太好了。)能說什麼呢,要給評價的話一定是滿分 5 星啦!

這是在她 BLOG 上對我拼圖的文章: NO139. 梵谷 星夜 2000片 3天半完成,如果你也有搞不定的拼圖可以找她喔!

快速查資料法

$
0
0

這是個人習慣,和群裡聊了下後發現我搜尋資料的方式和他們不太一樣,效率好上非常多,就來寫篇文講一下我的作法吧。至少我覺得自己搜尋資料的速度比 RD 老公快又精準。

如果你學會這個方法,最大的好處不只是查資料變快,連逛網拍比價都變快了!

工具和快速鍵

必備工具:可以開新分頁的瀏覽器。我自己用的是 Chrome。

  • command+左鍵點網頁連結可以開新分頁。
  • Shift+左鍵點網頁連結可以開新視窗。
  • 空白鍵可以快速捲動頁面。(淘寶不適用,之後會說明。)
  • command+1~9 可以切換對應的分頁。(通常我只會按到5,手指沒那麼長。)
  • 用 MAC 的話,command + w 可以關閉分頁。

你的左手會放在鍵盤左邊、右手握滑鼠或 Wacom 筆。大姆指長期黏死在 Command 鍵上,不只是為了開新分頁,關視窗、存檔、復原、拷貝、貼上等快速鍵都會用到。

網站提供的分類

站酷為例,這是個很多教學文但品質良莠不齊的網站,教學會放在「文章」區裡。子分類要好好利用,可以縮小搜尋範圍。

選推薦或人氣的排序方式都可以,不過有時候人氣有可能是「爭議大有人吵架所以很旺」,用推薦比較能保障好文章排前頭。不過有可能推薦排序是洗榜或是編輯訂定,反而找不到好文,這要看各平台的排序定義了。

下關鍵字

要搜尋某一筆資料,當然要知道關鍵字怎麼下。比如群裡設計師貼了張化妝品罐子的照片,問要怎麼修比較好看時,關鍵字就會是商業、產品、攝影、後期、修圖、教學、教程...等等。

如果是 Google 這類搜尋引擎,沒有分類可選的話,我會用空白隔開 2~3 個不同的關鍵字縮小範圍。像站酷這樣有分類的,就僅會在該分類下輸入 1 個關鍵字。把所有列表翻一遍後,換個關鍵字再翻一次。

快速篩選

剛剛不是說了要學會用快速鍵開新分頁嗎?請在列表頁活用這個技巧:

  1. 看標題,可能是自己想要的就另開新分頁。
  2. 新開的分頁不要理它,持續在列表頁篩選標題。
  3. 等到列表頁都翻完了,再去剛剛打開的新分頁看文章內容。
  4. 硬體效能關係,若開了 10 個新分頁了就切過去看分頁文章內容。篩選後留下需要的,切回列表頁繼續翻。

注意是「分頁」不是視窗。老開新視窗會占去太多腦袋容量(我自己覺得視窗開太多個很煩),除非 A 關鍵字查完、又開了很多我想看的分頁,現在要查 B 關鍵字了,我才會另開個新視窗做區隔。

一個視窗就查一個關鍵字,這樣可以確保 cmd + 1 =列表、cmd + 2~9=文章內容。切換瀏覽頁面會變得非常快。反正左手大姆指都黏在 Cmd 鍵上了,快速鍵不打白不打。

掃視文章內容

這時候只是「快速掃一遍」,還沒有要細讀!請愛用滑鼠滾輪或是空白鍵,訓練自己文章只看大標題、小標題、每段第一行、結尾。不管文章多長,保持在一篇文 5 ~ 10 秒鐘左右的速度掃一遍(空白鍵連擊)。不是自己想要的直接 cmd + W 關視窗,不用浪費時間。( 5 ~ 10 秒算客氣的,常常 3 秒就關了。)

到目前為止,你已經用飛快的速度在列表頁篩過一次文章標題、一次文章內容。留下來的就會有很大的可能性是目標物。就算不是,你也沒有浪費太多時間。

細讀文章

我習慣在篩完一個關鍵字的所有列表頁後才開始細讀文章,因為剛剛已經看過非常大量的文章標題、又花了 5 秒鐘掃過許多文章大綱,所以你約略知道下了這個關鍵字所出現的文章內容可能會是什麼樣子,和自己想取得的資料是否出入太大。

當你已對自己想取得的資料有個概念後,如果看著看著發現內容不是自己想要的或是作者文筆太差、詞不達意、胡說八道、錯誤觀念,當然會直接關掉,省下猜測遲疑的時間。

結論

總結一下我自己習慣找資料的方式:

  1. 下關鍵字、運用網站內建的分類縮小範圍。
  2. 列表頁只看標題和摘要,開新分頁出去等一下再看。
  3. 把該關鍵字的列表頁整串翻完,累積 N 個新分頁後再去掃視文章。
  4. 以一篇 5 ~ 10 秒左右的速度,快速掃過一遍文章內容,確認是否是自己想看的。
  5. 全部分頁都篩完後,再來細讀沒被關掉的文章。

習慣這種方式後,下關鍵字、找資料的效率會快非常多,節省很多浪費在不必要文章的時間、又減少被歪樓的可能。大量看標題的時候往往心中就有個概念成形,更知道要怎麼下關鍵字,甚至有許多突發的靈感能找到比原本預期更好的資料。

希望這種快速查資料法對大家爬文有幫助。逛網拍也可以用這種方式喔!這招拿來比價也很好用。

但淘寶是例外,他們家不適用空白鍵捲動畫面,每換新頁就「強制激活輸入框」,按空白鍵會變成在輸入框中打字,捲不動頁面很麻煩。超討厭他們家這個設計!

Viewing all 44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