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嫁給 RD 的 UI Designer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48

設計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
0
0

至少 10 個人轉了這篇文 設計一定要解決問題嗎?給我,問我的看法如何。該文傳達 2 個概念:「設計一定要解決問題嗎?」、「設計的目的」。

就我自己的角度,設計是解決問題的方法這點始終不變。但要看解決的是什麼問題,也就是「為什麼你會這樣做」。

設計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不代表設計只能解決一個問題,或是只考量一個問題。就是挖地瓜和拔蘿蔔的差異。

Donald Arthur Norman 在設計的心理學 P.44 中舉過例子:要把手放進髒水裡才能排水的洗手臺。設計有可能解決一個問題,但產生另一個問題。(ex 卡式台胞證,比起紙本可以快速通關,但產生個人隱私權的問題等等。)

設計一定要解決什麼問題嗎?我認為這句話背後的含意是「你這樣做是為了什麼?」「你考慮了哪些因素?」「基於什麼原因影響你做出這樣子的設計?」

解決問題並不是我要 A 所以你做了 A 給我,我要 B 所以你給我 B,而是要挖掘他為什麼需要 A。和挖地瓜一樣,挖出一個,但底下還有一串;不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拔完一個就結案。

要 A 給 A、要 B 給 B,就會變成公家機關的網頁:對啊什麼資訊功能都有,但難用死了。

A 我需要一個網站放資料。
(做了網站)
B 這個不是我想要的。
(改了版面)
C 這也不是我想要的啊!
(版面又改)
.
.
.

相信很多人對上述對話非常眼熟,只針對表面問題沒去探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需求,就會變成改不完的輪迴。設計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也要先找對問題啊!

為什麼需要一個網站放資料?展示給客戶看的官網?內部用的倉儲系統?

放什麼資料?目的是什麼?使用者是誰?什麼情況下會用到這些資料?比起「我需要一個網站放資料」,這句話背後的問題才是真正的問題。

「你想要解決什麼問題呢?」這句話真正的含意不是問「解決放資料用的網站了沒」,而是詢問你對這個題目進行多少研究、考慮哪些方向、特化什麼目標而引導出目前的成品。

有些設計像是照著用戶研究結果、設計規範一板一眼刻劃出來的,這種設計的特徵就是充斥著大量的「因為…所以…」

只有一個「因為」而產出的「所以」,我會當成是拔蘿蔔。個人認為理想的挖地瓜情況是「因為 A、B 的關係,加上C、D 的限制,基於 E、F 的考量,所以我們這樣做」。做產品不只有使用者單一因素,還得考慮商業(市場)、技術(實作)、公司(資源)等等非常複雜。

每多考量一個因素,就會發現這個因素背後隱藏著非常多的問題和原因,不可能有完美的作法解決所有需求,只能盡可能滿足。

只針對人們現狀的需求來設計是有其風險的,就像是用科技、用設計把人類給豢養起來,餓了就餵食、累了就給睡,所產生的結果或許以下看見端倪:

人們喜歡腥羶色的資訊,那我們就給他聳動、淺薄不需要思考的新聞。
人們喜歡吃味道鮮明、口味刺激的食物,那我們就給他很多調味料的餐點。
人們喜歡炫耀展現自己,那我們就給他很多很多的分享功能。

看到這樣子的需求第一句個浮現的字眼應該是「為什麼」。

為什麼人們喜歡腥羶色的資訊?為什麼人們喜歡吃味道鮮明、口味刺激的食物?為什麼人們喜歡炫耀展現自己?

之後還要問:

  • 給他聳動、淺薄不需要思考的新聞就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了嗎?為什麼做出這種選擇?有什麼考量或限制嗎?

  • 人們喜歡吃味道鮮明、口味刺激的食物的原因是不是外食口味太重味覺損壞?所以加重口味比較好還是反過來走健康路線?

  • 炫耀展現自己的原因有沒有可能是希望自己被注意被認同?分享功能可以讓人們獲得認同感嗎?

為什麼是 A?為什麼是 B?為什麼是 C?為什麼是 D?設計就是從一堆的「為什麼」之間慢慢建構起雛型。即使想到一個問題的解答,還要反套回其他問題去想適不適合。每當考慮了一個「為什麼」,就多一個限制,範圍和方向會因為思考的問題越多越明確。

而這次 Open HCI 中,我所害怕的是學員們會受到問題導向的思維影響,認為設計就是要從了解使用者、了解場域脈絡以後,找到一個值得解決的問題,給出一個優雅的解決方案,而忽略了其他可能性。

我不完全認同這句話,問題永遠不會只有一個,像是挖不完的地瓜一樣,值得解決的「一個問題」背後可能要考慮成千上百個因素或限制才有辦法得出一個優雅的解決方案。這個解決方案也不可能是完美的,肯定也有其他可能性,但其他可能性是否為更好的解決之道也很難說。

但就以當下在思考解決之道的人而言,這可能已經是他能想到最完美作法了。當他好好地思考後,被問起「你想要解決什麼問題呢?」就會用各種角度去闡述「為什麼他會這樣做」、「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

設計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解決一個問題」的方法。

PS. 當考量越多問題和可能性,最後得出來的答案就越難被推翻,都已經花時間心力深入了解了不是嗎?在對方沒有時間經過完整且邏輯順暢的嚴謹思考時,被推翻的可能性只剩 2 個:

  1. 對方段數太高,自己真的有考慮不週的地方。
  2. 「因為我喜歡。」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48

Trending Articles